李治简介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善,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三位皇帝(649至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子李承乾与四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的位置由他接任,是为高宗。在即位之初,他继续执行前任制订的各项经济制度,如百姓阜安,有“永徽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然而,在他的统治期间,由于健康状况不佳政权逐渐转移到武则天手中。高宗时期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使得其时期是汉族对外扩张最盛的一段时间。
弘道元年的去世后,被追尊谥号天皇大圣皇帝。
早在他还是一名储君的时候,就与大他四岁的武氏私通;随着时间推移,她依照传统礼仪削发为尼,并再度入宫成为昭仪。在她的努力下,她逐渐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最终成了控制国家的大势力人物。这段历史中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关于权力的斗争,以及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掌控和操纵帝国的一个奇妙故事。
标签: 中国历史朝代列表 、 明朝16位 能力列表 、 历史皇朝排序 、 明朝那些事儿豆瓣 、 明朝16位 关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