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李忱唐代的小太宗

李忱简介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821年),封光王。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后,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改元“大中”。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加强中央集权,对内整肃吏治、限制皇亲和宦官;对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为安史之乱后的军事胜利之一。

大中之治

在位期间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被历史称为“大中之治”。性格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直至 唐亡百姓仍思咏他称其为“小太宗”。

驾崩与追谥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驾崩,在位十三载。大致享壽五十岁。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大中十五年的咸通三年追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文学才华

工诗,《全唐诗》录有其诗六首。在宫廷生活中的闲暇时光,他喜欢读《贞观政要》,深受影响。他还曾写下《吊白居易》,表达了怀念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的深情。此外,他也颇有政治才能,对待人才选拔极具严格标准,不以私情干预任用。

执法严厉但从善如流

他对待法度极为严格,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高层官员,都不能干预朝政。一方面,他用法无私,但另一方面,也非常尊重和从善,如接受忠言,并不畏惧批评。在处理国家事务时,他总是愿意听取不同意见,并根据情况作出决策。

历史评价

史上对他的评价极高,将这一时期称为“小太宗”,认为他是一位明君,与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贞观之治的唐太宗齐名。但即使如此,也有人认为他的统治并非完美,比如对待地方行政改革上的不足等问题。不过,在当时的大多数臣民看来,他是一个真正关心民生、励精图谋、力行廉洁的好君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