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缅怀两弹一星元勋于敏张雪峰却提醒科研院所并不总是梦想的选择

回顾历史,于敏的名字曾经被秘密保管28年。今天,我们在纪念“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之际,也思考张雪峰提出的问题:是否应该选择科研院所?这是一条不容易走的道路,而于敏却选择了从小立志报国的道路。他以“国产土专家一号”的称号,在原子核理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1926年出生于一个充满战争破坏的小镇,幼年的于敏目睹了民族危机,坚定了报效祖国的决心。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他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零开始掌握原子核物理知识,为中国填补了空白。在没有留学经历的情况下,他成为国内核武器研究中的权威人物。

1961年,当钱三强告诉他要参与氢弹理论研究时,于敏毫无犹豫地同意。他带领团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一系列关键实验,为中国实现氢弹爆炸奠定基础。仅用2年零8个月,就超越美国、苏联和英国,使中国成为世界第四个拥有氢弹国家。

然而,这段辉煌岁月伴随着隐姓埋名和对妻子的忠诚。在1988年的解密之后,28年的秘密工作才为公众所知。在追求科学发展的同时,他也深感对爱人的遗憾。2019年1月16日,即4年前的一天,“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离开人世,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如今,当我们回望历史,无数的问题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其中之一是张雪峰提出的关于科研院所的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追梦者的心路历程。但对于像于敏这样的英雄人物来说,他们选择的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奉献,是一种融入祖国强盛之中的力量。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去探索和追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