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明朝来说,西域的重要性确实有所下降。每个朝代制定的战略都是出于自身利益需求。在明朝时期,西北地区的价值不如汉唐时期,因为丝绸贸易已经开始衰落,而海上丝绸之路崛起了。明朝无需大量精力放在西域,这或许有人在乎这片疆土,但我们也不能要求古人按照现代思维来行事。各种利益算计才是被考量的真正因素。
从历史角度看,从五胡十六国到宋朝三百年间,中原国家一直未能掌控这一块地域。这块地域一直在少数民族手中,因此这里的运行规则就是少数民族的规则,而不是中原国家的规则。这使得这一地区老百姓对中原国家的向心力出现了衰减。
后来虽然经历了元朝,在元朝时期,这一块地方属于中原国家直接管辖。但由于元统治者本身是少数民族,所以尽管这一区域重新回到了中原国家版图之内,但文化引领方面,对西域影响不够,因此仍然在少数民族管理之下。
从唐末到元末差不多有500年的时间,西域受到中原国家管辖及文化影响都比较小,因此明想要收复就比较困难。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时期。在清初康熙即多次和这里发生战争,一直到清末左宗棠收复新疆,这里还在发生战争,是历史形成的一种特殊存在。
幸好清时候,由于对西域掌控和文化影响加强,使得这一块终于回到中国大版图之内,为中国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现实情况看,明南方政权推翻蒙古人后,没有完全平定北方,更没有完全平定西北方。北方一直由蒙古统治,西北方受蒙古与其他民族共治。而这些民族在此具有一定力量,与蒙古千丝万缕相连。因此,即便明军强大,也无法轻易拿下这片土地。
事实上,朱元璋八次、朱棣五次、朱祁镇再次、正德皇帝再次皆进行北伐,都未能彻底占据这片地盘。此外,不同需求也是不同:汉唐必须控制以避匈奴突厥威胁;但当其已非威胁,则无需插入钉子;更重要的是贸易方式转变,使陆上的丝绸路失去重视与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