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教子治家皇家反腐防变引领元朝繁荣图

朱元璋自视为勤勉、努力和责任心强的君主,他经常对子女和臣下夸耀这一点,并且以此感到骄傲。同时,他也非常重视作为伟大父亲的形象,在这个方面留下的记载很多。他以儒家思想为教育内容,对诸皇子选用教师也格外慎重。《明史》中记载了明初特重师傅,甚至命宋濂教太子,而诸王傅亦慎其选。这群教师都很忠诚于职守,原则性很强,对不听教训的诸皇子不仅会严加责备,有时甚至敢于体罚。

除了书本和老师的正统儒家教育之外,朱元璋还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他经常让诸皇子出城下乡,接触农村生活,这些做法如同我这代人小学时光常常搞的“军事拉练”,背上背包到城外行军一二十里,以培养不怕苦、不怕死的心态,每次脚板都磨出血泡。在1376年送别诸皇子的场合,朱元璋说:“今使汝等于旁近郡县,游览山川,经历田野……”他希望通过亲身实践,让儿孙们了解创业艰难,为后来继承帝位打下坚实基础。

朱元璋对于反腐防变也不遗余力,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曾亲领世子走访农家,看看农民居住饮食条件和日常生活;在大内辟地种菜,与诸皇子进行现场教育,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不要过度奢侈,不要劳民伤财。而且,他规定若是出城远行,只能乘马三分之二路程,其余三分之一必须步行穿草鞋,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者的辛苦。

晚年时期,当面对自己的儿孙时,朱元璋就自我鉴定道:“吾持身谨行……或有浮词之妇,将其言非即加诘责。”他要求朝廷政务稽于众议,无偏听无阿私,每天星存而出日入而休,如履渊冰,以防万一。此等自我鉴定虽有一段争议,但整体上并未夸饰过头。在位三十一年间,他每天早起视朝至午退休息,再次出来处理事务,一直到夜深人静方肯就寝,这样的治国方式虽然主要为了维护权力,但也是为了成为一个好父亲、好榜样的愿望。不过,即便如此,最终还是无法抵御帝制极权带来的腐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