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后记揭秘太监的真实面貌与电视剧差异

很多人受到影视剧的影响,以为太监都是一种奸邪小人,不断地蛊惑皇帝做出一些危害国家的事情,或者就是像明朝时期的东西厂那样,都是武功非常高的,随便一挥手就能杀人于无形。但其实,这都是人们对于太监的误解或者一知半解所造成的,历史上真实的太监到底什么样?明朝太监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谈到太监,多数人立马会想到《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魏忠贤、曹吉祥……反正不是满目狰狞,就是心理阴暗,绝对不是什么好人。但有人想过吗?任何群体里都有好人和坏人,太监里就没有杰出的人才和好人吗?还有一个更加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就是,明朝的皇帝个个都是笨蛋吗?能统治整个帝国多年,其情商和智商,难道还不如现在的某些网友吗?难道他们就不清楚太监的行为吗?是历代皇帝都是傻子还是太監被後人的給和扭曲了?

答案就在下面我们的论述里。

在永乐时期,一些特务机构诸如东厂,就不用说了,是特务里的特务,可名传千古。司礼监更是直接掌握军权,在后期发展到了比兵部还牛。在所有地方藩镇驻军业务总监中,有直接上书朝廷权力的存在。朱棣之所以违背老爹命令重用太監,也有他自己的苦衷。一是因为这哥们继承问题有点特殊,即俗称“嫡长子”问题。而在他创业过程中,有不少大力帮助他的。这包括著名的大宦官郑和,还有一些京城宫里的内应。

这些人物,都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为老大出谋划策。等公司上市了,他们自然不会亏待这些人才,那就分股份吧。像郑和就是一个鲜明案例,也是宦官中的佼佼者。

为什么说宦官能受到皇帝重用,无非两个字。一,他们好用。二,他们代表着皇帝利益。为什么说他们好用?与传统士大夫相比,他们素质更低,没有那么多儒学熏陶。他们目的只是完成皇帝交待下来的事情,无论什么手段都不重要。而且这些宦官也没后人顾头不顾腚,他别人的骂无所谓,只要皇上开心即可。

讲到他们代表着皇帝利益,是因为历代历代都有宦官干政引起国乱事件作为一个帝国统治者拥有全国最精英团队,如果真的没有三把刷子,他连一天也不能当,因为那个位置讨喜爱了。大臣们虽然也有能力,但往往因地缘政治原因无法有效执行,而宦官则可以直言其意,不需要考虑各种复杂关系。

综上所述,大臣士大夫同样也是服务于君主的一只狗腿子。而为何士大夫被后世赞誉为白莲花,而宦官却遭受如此迫害呢?其实很简单,“书”是谁写出来的话?虽然在当时很强势但写史书的是文人们。在生前斗不过你们没事,你拽威风吧;死后,看我怎样骂你死!而现实利益面前,那些官方角色又如何呢?

当我们逆向思考问题时,我们总能找到让我们惊讶的事物,对此读者您怎么看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