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与北宋分界之谜范世逵的历史探寻

在明代的山西蒲州(今永济),范世逵家族以农商业为主,是当地的一个显赫富户。范世逵,字希哲,别号东山,他出生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并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去世。他的一家子孙辈都以务农和经商为生。

从小,范世逵就展现出了他对商业的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不仅精通各种贸易,还有着远大的志向,不愿意做那些小利益驱动的小买卖,而是追求大型交易。在那个时代,盐业是国家控制的一个重要产业,其运销遵循着“开中制”。这个制度下,政府规定了生产和销售盐的范围,并定期或不定期发布名单召募商人。只有那些被选中的商人才能获得专门许可证,即“盐引”,然后才能从指定的地方获取盐,并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销售。

尽管如此,由于官员、豪绅与权贵之间复杂的勾结,这个系统变得腐败透顶。常规的情况是,一旦得到“盐引”,要等上多年的时间才能实际拿到真正的商品。而且,在送往边境地区时,还要面对战争风险,以及向各级官员支付贿赂,以确保顺利通过。这一切都导致了普通盐商的大量亏损,最终退出市场。但范世逵却看到了这一切中的机遇,他认为交换粮食换取“盐引”是一笔极佳的交易。

于是,他亲自前往关陇一带,对那里的地理交通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开始专注于经营粮食、草料,或积累资本,或购买商品,或出售产品,他的事业迅速兴旺发达,不仅数额巨大,而且始终保持着清廉正直的地位,因此河西地方官及边防将领都非常尊重他。

随着事业成功,范世逵回家后,也成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乡绅,有良好的田地数百亩,以及大量积蓄。不过他本人生活简朴,不爱奢侈品,更重视帮助别人。在一次陕西三原人的陈海因犯法而被捕时,虽然陈海后来偷窃了他的许多银两逃跑,但范世逵依然宽恕对方,说:“这个人我曾经待之甚好,只不过偶尔迷失方向而已,当他醒悟过来了,将会回到我们这里。”果然不久之后,这个人也真的如同壁垒般倒塌归来,而人们都赞叹起了范氏识人的准确性。

可以说,能独辟蹊径,与人相处又能知人,是使得他的经商事业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原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