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的山西蒲州(今永济),范世逵家族以农商为业,名声显赫。范世逵本人,以字称希哲,别号东山,他生于弘治十一年(1498),卒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以农商为业,这种家族传承让他从小就对经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少年时期的范世逵便开始四处旅行,积累经验。他聪敏过人,干练有大志,不愿意做那些琐碎的小买卖,而是追求大型交易。在那个时代,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每当需要时,他们会发布榜单召集商人,如果被选中,就必须提供实物才能获得专利执照,从而能够购买和销售盐。两淮盐是最畅销的,但由于官僚体系中的腐败和权贵们之间的勾结,让普通盐商难以获取到实际上的利益。
然而,对于这种情况,范世逵却看到了机会。他分析后认为,将粮食换取盐引是一个“奇货可居”的生意。于是,他亲自前往关陇地区,与皋兰、张掖、酒泉等地建立了联系,并且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地理交通状况。此后,他专门在这一带经营粮食与草料,或囤积或出手,或购进或销售,最终实现了快速致富。
尽管他的贸易规模巨大,却始终保持着公正守法,因此受到河西都御史和边防将校的一般尊敬。而在家事上,他虽然富有良田数百亩,但生活俭朴不尚奢华;他还常常帮助困难的人民,并且宽恕那些因为贪婪而背叛他的朋友。
陈海就是这样一个人,由于犯错被捕,而后逃走并偷窃了许多银两。人们普遍谴责他为小人。但是,当有人问及此事时,范世逵回答说:“我曾经待他很好,但是偶尔财迷心窍,现在若能醒悟,也会回到‘完壁归赵’。”果然不久之后,有消息表明陈海确实在某一天回来了,这件事也再次证明了范世逵对人的识别能力。
总之,可以说,在经商方面,即使面对挑战和反复无常的人类行为,都能独辟蹊径,并且识人如神,这样的胆识才是让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标签: 一代屠夫铁木真 、 元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 元朝历史冷知识 、 明朝的历史故事及典故 、 元朝三十六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