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的山西蒲州(今永济),范世逵家族以农商为业,名声显赫。范世逵本人,以字称希哲,别号东山,他生于弘治十一年(1498),卒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自从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以农业与商业为主,这一传统被延续到了他这一代。
从小,范世逵便展现出了其经商的天赋。他不仅聪明过人,而且性格坚毅,有着远大的志向。不同于其他盈利单纯的手段,如刀锥之利,他更倾向于进行大规模交易。
在那个时代,盐的运销遵循着“开中制”,即政府控制了盐的生产和销售权,并根据边防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发布榜单召集商人们。当时,只有那些能够提供所需物资并输送到边防卫所的人才会获得专卖权——也就是盐引,然后他们才能从指定的地方获取盐,并在特定的区域内销售。两淮盐是最受欢迎的种类之一,但由于官僚阶层与势力集团之间的勾结,以及贿赂等问题,使得普通盐商难以获得足够多的盐引,即使有,也常常要等待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兑换到实际商品。而且,由于战争和官方手中的高额费用,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两淮地区商人的困境,让许多人不得不退出这个行业。
然而,范世逵对整个行业的情况做出了独到的分析。他认为通过输出粮食换取盐引是一笔可观的大买卖。在了解了地理交通后,他专门经营粮食、草料,或囤积或出手,或购进或销售,在河西地区迅速建立起自己的贸易网络,不久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尽管他的业务量很大,但他始终保持公正无私,与官员们交往时也保持了一贯廉洁。此外,他还乐善好施,对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因此赢得了周围人的尊敬。在一次陈海因犯法而坐监的事例中,虽然后来陈海因为偷窃而逃走,但是当事人仍然赞扬范世逵识人之明,因为他之前曾经救助过陈海,而陈海最后还是回归正途。这件事让人们更加佩服范世逵的人品和判断力。
总体来说,可见范世逵作为一个能干的人物,是如何凭借胆识辟蹊径,最终成功地闯入并掌握了一个新兴产业。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他那超群脱俗的心智和非凡的人际关系能力。
标签: 明朝那些事儿金句摘抄 、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图片 、 明朝历史知识 、 明朝四大奇案曲阜女子被打 、 元朝是怎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