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战役朱元璋为何放过汤和(图)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大杀功臣,唯独汤和幸免于难,这背后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呢?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为严酷。猜忌刻薄的朱元璋不仅大杀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老朋友,如徐达、李善长、刘基等人,只有信国公汤和能幸存下来。这其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他希望通过清洗旧臣来确保子孙后代能够安稳地继承江山。有一次,太子朱标进谏说:“陛下您杀大臣杀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朱元璋沉默良久,然后用一根荆棘比喻,将刺毛磨光,让太子捡起。面对满是刺目的荆棘,太子感到困难,而朱元璋解释说:“这些我所杀的人,都可能威胁到你做皇帝,我把他们除掉,是在为你造福。”

汤和原本也属于要被除去的人选,但由于他的机警与自律,他能够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才得以保全自己及家人。他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在关键时刻率先承认朱元璋领导地位,也因此得到其认可。

他不争功,对待不公待遇持平常心态。在封赏将领时,他虽然降了一等爵位,却从未发过牢骚,而是继续忠诚伺候,并及时向皇上表达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检讨,最终被宽恕,并进封为信国公。

汤和识趣,以迎合皇帝的心思来保护自己。在众多高级将领中,他第一个主动解除了军权,并低调生活,从不以功臣自居。他知道自己的行动都可能受到监视,因此整天游山玩水,不谈国家事务,为人处世正直法纪,无私施恩给乡邻,使得朱元璋放心。

最终,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七十岁,以此成为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被追封为东瓯王,是明初极少数享受如此厚重荣耀的人物。可以说,《明史》中的“沉敏多智数”绝非溢美之词,更是一种历史上的奇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