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太监掌权的物品世界(图)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朝是太监权力的巅峰时期。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特殊的历史篇章,我们可以从《帝后与太监》这本书开始,它详细记录了明代太监的生动事迹。魏忠贤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掌控下的时代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当时,一首诗讽刺地描绘了人们为了巴结太监而不惜一切的行为:“干儿义孙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顾秉谦,就是因为想要得到魏忠贤的青睐,所以他带着自己的儿子跪在魏忠贤面前,将儿子推荐给了他,并得到了回报。这种情形频繁出现,不仅限于宫廷内阁,还扩散到了社会各个层面。

明英宗登基后,王振逐渐掌握大权,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们投机取巧地模仿。在王振面前,有官员刘睿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跪拜,以此获得王振的赏识和升迁。此外,汪直也是一位权势显赫的人物,他的地位使得许多人纷纷向他表示敬意,即便是在公众场合也是如此。

《余冬序录》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尹躺和王越争取汪直宠爱的事例。当时,如果想要得到宦官们的好感,就必须通过巴结他们来实现。而对于那些无法直接接近宦官的大臣来说,他们只能通过其他手段来获取信息,比如派出手下侦探,这种做法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竞争激烈、权谋重于武力的特点。

张居正即使身为名相,在刘瑾面前仍自称“晚生”,显示出其对宦官力量的尊重。在那个年代,对于要想有所成就,只能认真学习如何与宦官打交道。这一点,可以从统计数据看出:见到王振跪者占总数十分之五;见到汪直跪者占十分之三;见到刘瑾跪者占十分之八。而在魏忠贤崛起的时候,更是出现了“五虎”、“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的奇观,这些都是太监干儿或义孙中的称号。

总之,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无论是在哪个朝代,都存在着强者的统治和弱者的顺服,而明代尤其以太监掌控为标志,让我们不得不深思这个问题:在一个充满政治斗争与个人野心驱动的小国寡民社会里,是不是真的只有认贼作父才能存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