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是被老乡胡宗宪诱杀的。嘉靖三十三年,东南沿海的抗倭统帅职位落到了徽州绩溪人胡宗宪的身上。他决计剿、抚并施,并把最大的目标毫不迟疑地对准了王直,面对茫茫大海,他冷静地发出这样的声音:“海上贼惟(王)直机警难制,其余皆鼠辈,毋足虑。” 胡宗宪对于他的倭寇老乡有着深入骨髓的认识:王直骨子里还是一个商人,他不愿意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海上财富梦被战火毁于一旦,更没有与明王朝彻底决裂的勇气,用招抚之计完全可行。
嘉靖三十四年,胡宗宪派特使蒋洲、陈可愿远赴日本说降王直。这是一次艰难的万里劝降,历经千辛万苦,两位使者成功到达日本,见到了王直。很难想象王直第一眼见到两位朝廷特使时的心情。但是很快,他的情绪化冻了。除了许诺免罪,还有胡宗宪手中的一张牌:他释放了王直家的老母和妻儿,把他们安置在干净住宅中监视居住,在生活上给予优厚待遇。
得知亲人无恙后,顿时喜极而泣。在诉苦时, 王 直还深恨俞大猷,可见俞大猷在烈港那把大火,在他胸中从来就不曾熄灭。他提出了投降条件:“乞通贡互市,我愿杀贼自效。”这要求明摆着要成为红顶商人。胡宗宪满口答应。
为什么会同意投降?因为他的根据地已经不稳当。当时日本九州强藩岛津贵久崛起,他们开始平定南九州,大隅、日向两国的大部分已被占领。而身为“唐人”,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加上连年对抗明朝,对兵员和财物来源日益减少,即便是五岛,也有人死伤,有的是全岛没有活回来的家属怨恨。
倭寇集团瓦解倒计时开始了。徐海、陈东、叶麻相继被擒杀后,最终在嘉靖三十六年十月初,当所有事项都已安排妥当之后,“骁勇之倭”千余人包括四十多个随从,一同乘“异样巨舰”返回舟山群岛岑港,这一步距离投降只差一步。此前,就有预感:“只要我留在海外,就无法胜任水上的战斗,要让你失去藏匿之所,然后再捕捉。”
为了坚定其投降决心,让他写下血书,让母亲按手印叙述胡军门不杀之恩,以此劝导他早些归顺。不过,此刻已经箭在弦上了,不得不发动最后考验——邀请他上岸相会。这一次决定性的一步将改变历史走向,并最终导致其命运悲剧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选择都透露出复杂的人性,以及对于生命价值和权力的追求与斗争。而这一切,都由那个熟悉的声音引领——即将沉默下去,但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名字——“唐金”。
标签: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详表 、 元朝历史小故事 、 明朝那些事全文免费阅读 、 中国朝代一览表 、 明朝历史事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