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的经济体系中,金银比价的波动对整个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宋朝时期,金银比价相对稳定,但到了明朝初年,这种平衡开始出现破裂。一两黄金与白银之间的换算,从最初的大约一比四到一比五,一直变化至明末甚至达到了一两黄金可兑换十几两白银。这段时间内,外来的白银大量涌入国内,对于商业活动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也引发了严重的经济问题,最终导致了明朝经济崩溃。
历史上的具体数据显示,从洪武元年(1368年)起,一两黄金可以兑换五两白银;洪武十九年(1386年),这一比例略微提高至六两;永乐十一年的记录为四点八两,而宣德元年的数值则是七点五。在成化十七年的交易中,一辆黄金能换取七兩白银,此后弘治十五年的价格回落至九兩,再次上升到嘉靖九年的六兩。在隆庆六年的一次交易中,一辆黄金价值八兩,万历四十八年的记录与之相同。而到了崇祯八年,该比例达到了一个高峰,即一辆黄金可兑换十幾兩白銀。这些数字主要来源于《明史》、《明实录》等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