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七年,明降将孔有德领兵攻陷桂林,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顺治九年,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举火。图为靖江王府。
袁崇焕对不听调度的毛文龙终于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先斩后奏把他杀了,这消息传出一片哗然。然而,崇祯皇帝却作出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回应——表扬了袁崇焕。这是个什么信号?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后遗症到底有多大?他有多少是私心?他到底错在哪儿了?
当尚方宝剑遭遇尚方宝剑
让袁崇焕真正起了杀心的是毛文龙割据东江,不听调度。
要知道,毛文龙是明朝任命的东江总兵,他天启三年加封左都督,被赐尚方宝剑。他桀骜不驯、拥兵自重、不服节制,都与袁崇焕平辽方略格格不入。一上任,就宁远、锦州、蓟州各处军事要地都曾发生兵变,要整饬军纪,是以首先就要解决毛文龙这样的“独立王国”,否则辽东地区的政令军令就无法统一。
作为封疆大吏,他手握重兵又孤悬海外,也就是个“土皇帝”,又怎么能甘心受 袁崇焕辖制和摆布呢?
据李清《袁督师斩杀毛文龙始末》记载,当月二十九日,有旨书召见毛文龙,但被拒绝。当月初五,在设局之下,以校射领赏为名,将其擒拿并诛杀。同日夜,即祭奠,并流泪于此。
危险的表扬事后,袁崇焕把诛杀毛文 龙的情况向朝廷报告,并表示已备好死状。此时,“全胜而生功”之策已经形成,但随即转变成反面教材。在这个意外的表扬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微妙的情感:从亲密到猜忌,从赞誉到指责,从战略合作伙伴到政治上的敌手。这也预示着未来可能出现更多问题。
该杀?不该 kill?
学术界仍然分歧,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正义之举;另一种则认为这是政治斗争中的失误或过激行为。在讨论这次事件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点:
在当时背景下,对于如何处理不同派系和地方势力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中央权威与地方实力之间平衡,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
毛 文 龙所扮演的地位以及他的行动是否确实威胁到了国家安全,以及这些行动是否值得用生命来惩罚。
袁崇焕作为抗金前线总指挥官,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其个人情绪和判断力究竟如何?
最后,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这场事件都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一段复杂而深刻的人性及政治心理状态,也昭示着我们对于权力的认识及其运用是一个持续探索的话题。
标签: 宋代历史时期 、 明朝 姓名 、 元朝1206还是1271 、 元朝历史完整版 、 明朝历史很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