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的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但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么也学不进去。他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九年,三次到武昌考举人,都落第了。于是,他放弃了科举作官的打算,专心学医。
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对父亲说:“我今年二十三岁了,您还是让我学医吧!”并且表示了这样的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他的父亲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并同意儿子的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时珍成为了一个有名望的医生。大约到了三十八岁,就被武昌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在太医院任职一年后,他辞职回乡。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阅读大量古籍,又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本草书籍中的问题。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他头痛的是药名混杂的问题。他决定亲自进行调查研究,而不是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在他的指导下,一些徒弟和学生开始远行采集药材,他们穿越深山野林,不畏艰险,用实际行动验证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
经过数年的努力,《本草纲目》最终完成。这部巨著包含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其中新增加了七十四种,而且附带了一万多个治疗方法和超过一千幅图解,使得中国传统医学得以大大发展。此外,这部作品还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为世界医学史上留下了一笔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