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皇权社会,太监一直是个离不开但又要防备着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宫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因为其独特的地位和潜在的影响力而被加以限制。众所周知,宫里头的活不只是砍柴挑水之类的体力活,更重要的是诸如掌管典籍、文书之类的技术活,不识字不行,而光识字而不明白意思也不行。
为了适应形势,在皇宫里开了太监学校。这所学校开得如何,都读些什么书?学习情况表明,师资雄厚四书五经都要读,《三国演义》最受欢迎。
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对太监是防得最厉害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禁令逐渐失效。明成祖开始启用太监管理一些跟文字和文化有关的事务,如图书、文籍、典章等等,因此提高太监文化素养问题就摆上了桌面。
翰林学士担任教师,这一时期设置了“内书堂”,具体设立日期是在宣德元年(1426年)的七月。据记载,学生来源是宫里头的太监,从10岁上下入学,有二三百人左右,也有扩招到百人以上。在师资方面,可谓数一数二的大名校,其中第一任教师陈山,还有四名翰林学士当助教。
从教材看,用的是《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更高级的是《贞观政要》和《文献通考》,以及最受欢迎的是罗贯中老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教学情况也很严格,对待尊师重教非常认真,同时也有体罚学生的情况存在。而入学时,要行礼仪,对圣人的画像鞠躬行礼,是尊圣;对老师也是如此。此外,还有一些小礼物,如白蜡、手帕和龙褂香,以及每天给老师送红纸帖子等,以示敬意。
严嵩曾在1517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去任教,他回忆说,全体学生都要向他行四个拜礼,而他站在那里接受这些拜礼,不需要回礼。他成为这所学校的一个例证,也让我们了解到了那个时代教育制度下的某些细节。
标签: 历史朝代顺序 、 《朝代歌》 、 明朝贸易与经济 、 元朝历史小故事ppt 、 明朝第17位帝王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