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士英简介明末大臣内阁首辅与南明朝监国人物分析

马士英(约1591-1646),字瑶草,贵州贵阳人,是明末的大臣之一,官至内阁首辅。据说他本姓李,但被过继给马氏,其祖籍在广西梧州。万历己未年(1619年)中进士,并授南京户部主事。此后,他陆续担任严州、河南、大同知府和庐凤总督等职。

甲申变后,马士英与兵部尚书史可法和户部尚书高弘图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这就是弘光帝。在拥兵迎福王于江上有功之后,他被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并成为南明的首辅,被称为“马阁老”。

然而,国事不济,最终抵抗清军入侵的努力失败了。最终,在战败后的混乱中,马士英殉国而死,但他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在清代,由于各种原因,他被后人所责骂。而夏允彝和夏完淳父子在《幸存录》中对他持有积极态度,有些诗文和书画作品也流传下来。

历史评价方面,《明史》将他评价为“贪鄙无远略”,并引用大铖的话说:“日事报复,以迄于亡。”顾诚在《南明史》中则认为虽然不是救时之相,但把他列入《奸臣传》似乎有些过重。而陈垣则认为弘光朝最后奋战的人物之一,没有留下值得肯定的事,因此身败名裂。但是,也有人认为把他定性为奸臣可能有些太重,因为他没有向清朝投降,而是继续战斗到最后。

关于与阮大铖的关系,有一些说法指出他们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即使是在诗酒雅集之余,他们之间也有着不可言说的默契。而黄宗羲开创的浙东学派对于他的评价影响很大,也导致了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人敢为他辩解,更不要说翻案了。

然而,在1934年,一位安顺姚先生写了一本《马阁老洗冤录》,试图为其鸣冤。这份尝试虽然受到了批评,因为它走得太极端,把马士英描绘成完人。但这也是对这个人物的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除了政治上的活动外,馬士英还是一位擅长绘画的人物。他曾经自诩能以山水画媲美倪瓒、黄公望这样的艺术大家,并且有一些作品流传下来,如青岛市博物馆藏的一幅山水绢画,以及杨文骢赠予其妹婿万寿祺的一幅山水扇面等。不过,由于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命运的影响,这些才华遭到了忽视,只剩下几处孤零零地流转其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