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河南信阳原本分属两州为什么后来合并到了一起

河南信阳古称义阳,是三省通衢,在古代占据了江淮河汉的重要战略位置。历史上,信阳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也是梁武帝发迹的福地。实际上在明朝时期,信阳还是被分属两州,后来才合并到了一起,那这其中到底是有何用意呢?这也跟当时各地行政区域的划分有关,信阳作为比较重要的战略要地,自然是要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当时信阳的发展情况,一起来了解下吧。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地处我国中东部内陆、黄河中下游,是我国早中期的、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现在,河南省共辖17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市,其中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信阳市与省内其他地市自历史、文化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文化方面为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之地,地理上兼有南北特色,有“豫风楚韵”“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美誉。

信阳也是历史悠久之地,今市境息县更是有“中华第一县”之称,是我国最早的县治之一,历史涌现出了孙叔敖、司马光等先贤,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更是成为中原民众南迁的重要终点站,尤以固始最为出名,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之誉。历史上信阳市境历史可大致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光州、信阳州,明朝时期今信阳市域就分属两州,这两州各有何沿革呢?

信阳之名始于北宋,为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为避赵光义之讳改义阳军为信阳军,信阳军以信阳县(义阳县改称)为军治,领信阳、罗山两县。信阳军向上可追溯到魏晋时期的义阳郡,隋唐时期的申州等。军为五代、宋、金时期行政区划,起源于唐时之军镇,后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划名称,也多以军事为目的,军分为两级,信阳军领县隶属于京西南路。

元朝初期,信阳军改为信阳州,仍领信阳、罗山两县,此为信阳为州之始,此后也曾短暂升为信阳府,后又移治罗山县,但辖县未变,此时信阳州隶属于汝宁府,也就是说信阳州此时为散州。明朝初期,信阳州移治信阳县,后信阳州废,信阳县、罗山县均直属于汝宁府,1475年(明成化十一年)信阳县升为信阳州,领本辖(原信阳县)、罗山县及确山县,不久仅领罗山一县。

此时,信阳州东为光州,光州设立时间要早于信阳州。光州最早设于南朝梁时,到唐朝时成为稳定建制,唐朝时期,今信阳市境光州为与申州并置。两宋时,光州均隶属于淮南西路,也曾短暂改为光山军,治所多为定城县(今潢川县)。

明朝初期,光州曾短暂隶属于临濠府,后改属河南汝宁府,领本辖(原定城县)及固始、光山、息县三县,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析固始置商城县,光州领本辖及四个县。

光州、信阳州两州明朝时均为散州,清初承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光州升为直隶州,但辖地未变,雍正以后信阳州仍为散州且不再领县。初废州存县,光州、信阳州分别为潢川县、信阳县,建国初分别于两县设潢川专区、信阳专区,1952年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现在潢川为信阳市辖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