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刘焯(音:卓),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冀县)人。公元544年至610年间活跃于隋代,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和经学家。他致力于研究《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等古籍,并著有《稽极》10卷、《历书》10卷。他的新法在历法中首次考虑了太阳视差运动的不均匀性,并提出三次差内插法来计算日月视差运动速度,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的重大创新。
2、详细资料
刘焯出生于公元544年,在隋朝时期,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不仅精通儒学,还擅长天文學说。他与河间景城人刘炫相识并共同求学后,最终成为武强交津桥藏经大儒刘智海门下的学生。在十年的苦读生活中,他终于成为了一个知名的儒者,被任命为州博士,与同窗好友刘炫并称“二刘”。然而,由于一次考证活动中他力挫诸儒而遭忌恨,被免职回乡。
3、人物性格
尽管刘焯拥有卓越的学问,但他的心胸狭窄,对金钱贪婪,这种缺点最终导致了他在官场上的失败和个人生活中的孤立。不愿意送礼给他的人,即使是请求教诲也会被拒绝,因此人们对他的态度从崇拜转变为失望。最后,流放到边关充军后,他因做人的不足再次落难。
4、人物经历
在隋文帝开皇年间, 刘焯以秀才身份中举,并被授予员外将军之职。他参与修定国史及天文律历,并曾与其他国家子弟共同讨论古今疑义。但由于一次考证事件中的争议,他受到排斥,被革职还乡。随后又因为不同意蜀王杨熹的命令而被发配边疆,但杨熹废除封号后,劉焯得以重返朝廷担任云骑尉。在唐初李淳风依据其创作的《皇极历》,造出了《麟德历》,这部历书至今仍被认为是古代重要的一部。
5、写作过程
劉焯自幼聰慧,与河間劉炫為好友一起向信都郡劉轨思學習《詩經》,向廣平郭懋常學《左傳》,後又在武強的大儒劉智海門下苦讀十載,其後成為知名學者,並任州博士與劉炫並稱「二劉」。他對於當時歷法多存誤謬,並提出了新的計算方法,這些貢獻直到1645年才被清朝所採用。
6、成就
除了以上提到的創新之外,許多現代歷史學家如范文澜認為,在那個時代,最著名的士人只有兩個人,那就是他和他的朋友兼同窗好友——另外一個深受尊敬的人物——也是來自河間景城的人士——李淳風。
7主要科学贡献
在 《皇極曆》的創作過程中,他首先考慮到了視運動不均勻的情況,並主張改革推算二十四節氣的方法,用定氣法取代傳統平氣。
劉焯堅持實測地球子午線問題,因南北相距1000里的兩點夏至正午影長各八尺但只相差一寸,而提出異議。
他較為精確地計算出歲差(假設太陽視運動從春分點開始,一年後太陽並不能回到原來位置,而是在小段距離西移),定出了春分點每75年西移一度。而此前晉代虞喜算出的數據與實際結果存在很大的偏差。
8 后记
尽管历史上对于该书作者记述较少,但现代研究表明,《皇极曆》的确由 刘 然创作。这本专著提供了当时最先进的地球观测数据,为后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过,由于当时社会对知识界人的看待方式以及个人品质对事业成功或失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我们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个时代人物的心路迁徙及其留给我们宝贵遗产。
标签: 中国各历史朝代地图 、 明朝军事力量对比 、 宋朝是什么样的朝代 、 元朝为什么不承认是中国的 、 明朝初期四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