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将就木的故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呢?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成语的由来和它所蕴含的深意吧!
行将就木,意味着生命即将结束,正如棺材即将装满尸体。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子,他在位期间被称为晋文公。在他年轻的时候,由于他的父亲晋献公宠爱了妃子骊姬,所以骊姬想要立她生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为了达到目的,她不断设下陷阱,并且多次诛杀重耳和夷吾两个兄弟,最终导致申生去世,重耳和夷吾逃离了国家。
在外逃亡期间,重耳带着忠诚的臣子们前往狄国居住。在狄国生活十二年间,他娶了一名叫季隗的姑娘,并有两个孩子。然而,在这段时间里,晋献公去世了,而奚齐也因为大臣里克之手而丧命。夷吾继任成为君主,即晋惠公。但是,他害怕重耳回来夺取王位,便派人刺杀他。
最终,这使得重耳不得不再次逃亡。这次临别时,他对妻子季隗说:“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还没回来,你就可以改嫁。”季隗泪水涟涟地回答:“我现在已经二十五岁,如果再过二十五年,我会是五十岁的人,那时候我的寿命差不多用尽了,还能嫁给谁呢?请允许我一直等待你的回归。”
随后,尽管面对种种艰难困苦,但重耳终于成功回到晋国,并成为了一代伟大的君主——史上著名的智者、军事家、政治家——那就是大家熟知的大名:晋文公。
“行将就木”这一成语,就是指人的生命快要结束,将要进入棺材之中。而这个词汇,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它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情节,是一个关于忠诚、坚持与希望的小小传奇故事。
标签: 明朝最烂的一个 、 详细的中国历史朝代 、 中国不公开的历史 、 我国历代王朝的顺序口诀 、 唐朝后面是宋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