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人教版行将就木的典故你真的会背得下来吗

行将就木: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故事

在遥远的春秋时期,有一个关于重耳公子的故事,讲述了他逃离家国、经历磨难,最终成为晋文公的传奇。这个故事中有一个著名的成语——“行将就木”,它意味着人生快要结束,就像树木枯萎准备倒下一样。

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描述的是一个人即将死亡,生命力衰弱,形容一种临命危且无力挽回的情境。在古代中国,棺材用来盛放死者尸体,所以“行将就木”也可以理解为即将进入棺材。

让我们一起追溯这段历史,看看重耳公子是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归宿,并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

重耳,是晋献公的大儿子,他和弟弟申生、夷吾都争相继承太子的位置。然而,由于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这场权力的斗争变得复杂和残酷。骊姬不仅陷害了申生,还想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她设下多次阴谋,但最终导致申生的悲剧性死亡,以及两个兄弟分别逃亡到外国寻求庇护。

重耳带着忠心耿耿的臣子们,一起流浪到了狄国。在那里,他遇见并娶了两个姑娘叔隗和季隗,从而得到了两个孩子——伯鲦(tiáolí)和叔刘。他在狄国生活了十二年,这期间他的父亲晋献公去世,而他哥哥奚齐也因为大臣里克的背叛而丧命。夷吾成功地取代他成为新任君王,即晋惠公。

然而,为了防止自己失去宝座,惠 公派人刺杀重耳。这使得再次遭受打击后的重耳不得不继续逃亡生活。他向季隗告别,说如果过了一定年限还没有回来,她可以改嫁。但季隗坚持要等待,因为她已经二十五岁,如果再等二十五年,就是五十岁,那时候她可能已经“行将就木”。这一幕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也预示着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与牢固的人伦关系。

经过漫长时间后,在一次偶然机会下,重耳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并担任了一代霸主——晋文公的地位。他的事迹激励千百万人,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那个成语,“行将就木”,则作为一种警示,用以提醒人们珍惜生命,不断前进,不让自己陷入绝望之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