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坐落在欧亚两大陆交汇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南口,三面环水一面山,地势险要;加上多年的建设与经营,该城防御工事坚固如铜墙铁壁。然而,在十五世纪的一次战争中,它竟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破。这场战争是中世纪最为激烈和悲壮的一次。
双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穆罕默德二世亲率二十万大军和三百艘战舰,将君士坦丁堡完全包围,他决心拿下这座历史名城作为伊斯兰教中心。守城者誓死保护,他们尽可能加固防线:除了筑起两道坚不可摧的城墙外,还在每隔百米的地方建造堡垒,并挖掘护城壕。在金角湾入口处,他们用粗大的铁链横锁水面,使任何船只无法进入。此外,在东南方向,也筑起了坚固的城墙。
紧张气氛笼罩着整个城市,当决定性的战斗爆发于1453年4月6日时,双方展开了生死搏斗。土耳其人先从西面猛攻,用重达五百公斤的大炮轰击城墙,然后尝试填平护城壕,但遭到了严厉枪炮打击而失败。
土耳其人转而使用挖地道策略,但在地洞还未完工时,被居民发现并炸毁。此后,他们又决定使用攻城塔车,但当这些车辆靠近时,被守军投以松脂蘸火把烧毁并推倒云梯,再次遭遇失败。
由于连续失利,伤亡惨重,穆罕默德二世重新评估君士坦丁堡的防御情况,并制订新的进攻计划。他注意到北面的金角湾不宽,而罗马帝国主要依靠横跨河流的铁索来阻止进攻,如果能绕过这条铁索,从水路进行偷袭,那么就能在敌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成功攻击。但如何让船只绕过铁索,这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经过长时间思考,最终穆罕默德二世想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妙计。他收买热那亚商人的帮助,让他们允许他在加拉太镇铺设一条陆上船槽,以便将八十艘战舰拖运至金角湾侧面。在那里,他们架起浮桥、筑炮台,对北面的城市发动新一轮攻击。当炮声震响北边之际,一位官兵惊讶之余,不禁哑然失声,因为他们从未料想到此地会有敌军出现。
随着土耳其人的持续炮轰,以及热那亚士兵对西边防线薄弱的地形认识不足,加上内心恐慌,东罗马军队逐渐崩溃。而当缺口打开后,即使仍有一些勇敢抵抗者也难以为继,最终君士坦丁堡陷落。不久之后,这座古老城市变成了奥斯曼帝国的心脏,其名字也随之改称“伊斯坦布尔”,意即“伊斯兰之市”。
标签: 明朝多少个 、 土木堡之变文官牺牲哪些人 、 明英宗凭什么叫英宗 、 明朝是最硬气的朝代 、 明朝万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