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杨继盛是一个例子,他代表了一个问题:士大夫们虽然渴望为国家贡献,但他们往往头脑僵化,教条、机械、片面地看待问题。这种做法虽然出自一片丹心,却使得国家失去了更好解决问题的机会,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俺答求贡的失败
俺答汗是明朝中后期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他东征西讨战功显赫,逐渐成为了蒙古右翼三万户盟主。自元帝北逃以来,明朝与北方蒙古族之间关系不稳定,一般贸易交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单一原始畜牧业使蒙古族陷于极端困境,再加上生齿日繁,用度日增,手工业极不发达。
对汉地物资,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和平方式——贡市贸易;另一种就是抢掠。在北元瓦解之后,蒙古人丧失了进取中原雄心,他们对汉地唯一期盼就是得到那里的物资,对他们来说,无论是朝贡还是打仗都是获取物资的手段。
俺答明智地选择求贷,而不是直接来抢掠。在他当上“索多汗”并控制了蒙古右翼诸部之后,他一次又一次伸出了橄榄枝。但他的请求却没有得到友谊的拥抱。
嘉靖20年秋(1541),俺答派使者石天爵“款大同塞”,正式向明廷提出通贡请求。廷议期间,他待命塞外,并作了一些和好的表示。他邀请边军官欢宴,又严惩前犯过的人,并归还抢来的东西。边臣们认为同意通贷有益无损,只要不放松边防就可以了。但这个廷议结果被嘉靖皇帝打回去,被勒令再议。这次兵部调子180度转弯,大谈“虏多诈,其请贑不可信……唯以大义拒绝之,则彼之奸谋自沮。”皇帝龙颜悦纳,“务选将练兵出边追剿数其侵犯大罪绝彼通貂。”
这次事件导致俺答愤怒,“遂不待秋期即以六月悉众入寇,大掠山西”。此后类似故事又重复几次。大概都是俺答遣使求貂,被明廷断然拒绝,有时刚到边境就被杀,有时运气好一点能得到支持,但总是不行。而最终,在嘉靖29年6月,在宣府总兵仇鸾的支持下,与严嵩的大臣合作,最终决定开马市,这个决定遭到了杨继盛等人的强烈反对,而最终成为史称庚戌之变的一部分。
然而,就在这一切似乎都结束的时候,一位名叫把汉那吉的人从事宜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到了清客中,这个消息让苦等和平契机已久的明朝君臣如获至宝,他们利用这个机会争取与俺答通貂实现长期和平。此举终于成功打开了双方之间封闭的心灵,让战争暂时停止,为两国人民带来了短暂而珍贵的宁静。不过,我们不能忘记,那份宁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一个家庭中的桃色事件,而非真正理解对方意图或愿意进行深层次沟通。
标签: 土木堡之变中宫女 、 于谦策划土木堡之变 、 唐朝和隋朝的区别 、 最公认的千古一帝排名 、 元朝怎么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