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明朝那些事儿第四部的使者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融先驱在穿越400年的时空隧道后与我们共同庆祝

在400年前的明朝,一个意大利传教士名利玛窦,以其跨越文化的使者之姿,穿梭于中西方的交汇点。他的故事,就像一张时间的画卷,在中国的土地上绘制出了一段特殊的篇章。

图:拉斐尔《圣母像》,这幅作品是他艺术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它以稳定的金字塔构图、人物细致逼真和独特的小天使背景设计赢得了赞誉。

1578年,一位意大利传教士踏上了远东的旅程,并在5年的时间里深入了解中国。这位传教士就是利玛窦,他不仅将西方科学技术带到了中国,还成为了一位翻译家和教师。他与徐光启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引进了西方逻辑思维和数学方法;他还教授太监们弹奏钢琴,为皇帝献上了首支配有中文歌词的钢琴曲。

今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为纪念这一历史人物,“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使者”展览即将在上海博物馆开幕。这次展览展示了180件/组展品,其中既有代表16世纪欧洲科技水平的地球仪、圆规等,也有中国明代书画、陶瓷、玉器,以及拉斐尔和提香等杰出的艺术作品。

介绍自然科学

利玛窦不仅是第一位将近代西方科技带到中国的人,也是第一位认真研究并阅读过大量中国文学典籍的人。在他生活期间,他用汉语撰写书籍,介绍西方自然科学成果。他还用“敲门砖”的方式,将自鸣钟、地球仪等新奇物品带给当时流行社会,这些都为当时人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至今,利玛窦仍然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他用自己的努力打破了国界,让两大文明之间发生深刻而持久的交流。他的故事,是对我们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的一种回忆,同时也是对我们未来如何继续推动不同文化相互理解与尊重的一个启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