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的统治之下,帝权的确立与维护是同一性质的,但每个朝代的建立方式各不相同。从秦帝国到汉、明两朝,每个政权都有其独特的诞生过程。秦帝国由列国长期争霸,最终强者胜出而成;晋、隋、唐、宋则是由旧政权内部的大贵族或军阀通过反叛手段夺得了统治地位。而元和清两朝,则是在外部强大军事入侵导致中原汉族政权解体后,由异族建立起统治。
除了汉和明两朝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是完全由农民起义所创造,而不是通过“匹夫”之间不断争斗来达成。这使得这些两个政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它们都是自赤手空拳打下来的新兴政权,其领袖人物的地位是在“起事”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非像其他多数政治集团那样,从早就确定好的领导层中崭露头角。比如,秦始皇在灭六国之前,经过商鞅变法后的六十年时间里才巩固了自己的力量;晋皇室中的司马氏早已在曹魏时期就有司马懿这样的人物开始积累实力;隋文帝在灭周前就在政治上已经掌握了绝对控制力;唐高祖和宋太祖都是以军阀身份崛起并最终成为单一统治者的。而元和清两朝更是直接取代了中原汉族政权,以完整且独立的异族政府形式存在。
第二点,这两个国家天下的局势未定之际,一群雄主并起,“起事”的领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豪强联盟,其中既有主导者也有被服从者。在这股豪强联盟内部,不仅存在着君臣关系,而且许多成员都拥有巨大的功绩、军事力量以及资本,他们可以称作“功高震主”。无论是刘邦还是朱元璋,他们与其他盟友之间的情谊既复杂又微妙,这种“君臣+伙伴”的关系,对于他们个人所拥有的绝对威望构成了潜在挑战。
李自成集团和洪秀全集团也具备这些特征,并且最终因这些特征而覆灭。在这种模式下建立起来的人民群众通常会面临一场内部分裂,即当战争结束后,人们必须解决这个危机才能继续前进。因此,在历史上,只有汉和明二代初期曾经发生过大量杀害功臣的情况,如刘邦消除韩信等异姓王,以及朱元璋稳步消除李善长等人,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威胁。
随着时间推移,当新的领袖面临来自曾经一起奋战但现在可能构成威胁的一群武将时,他们必须采取措施来确保自己的地位。这并不涉及道德问题,而是一种基于人类本性的现实选择。一旦面对能够提供巨大支持的人选,无论多么忠诚,都难免会受到考验,因为对于那些拥有超凡能力的人来说,即便愿意保持情谊,也难以抵抗吸引他们加入自己阵营或者甚至篡夺自己位置的心理冲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容易理解为什么那些最初作为兄弟般互助关系发展为严格分级制定的家族型社会结构会变得如此重要——它允许血缘联系决定谁能分享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异姓王”必然遭到剪去,而徐达等人的处境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态发展结果。
标签: 中国历史元朝时期的故事 、 土木堡之变双方兵力 、 元朝什么时候灭亡的? 、 大隋王朝电视剧 、 明朝晋王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