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目录顺序当兄弟成君臣(图)在自然的背景下展开

我记得,虽然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帝王的权力本质是一致的,但各朝建立的方式却大不相同。秦帝国的崛起是通过长期战争和争霸,最终由强者所取代。相比之下,晋、隋、唐、宋等朝廷则是由内部的大贵族或军阀以反叛手段夺取了政权。而元和清两朝,则是在外来军事力量入侵后导致中原汉族政权瓦解,从而形成异族统治。

除了这些之外,只有汉和明两朝是通过农民起义长达数年的战争产生的国家。这两种政权有两个显著特点:首先,它们都是新兴政权,在没有任何外部援助的情况下崛起,其领导人的地位是在“起事”过程中逐渐确立的,不像其他时代已经确定好的统治集团。在秦始皇灭亡六国之前,他需要经历商鞅变法60年;在晋室衰落时期,司马懿就已掌握了大量政治资本;隋文帝在篡夺周室前已然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唐高祖和宋太祖都曾经担任过地方军阀,而元和清朝更是由完整且独立的人口群体取代了中原地区。

其次,这些国家在天下未定之际,由多个势力并肩作战共同组成了一个豪强联盟,这个联盟内存在主从关系,但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功绩、军事实力以及经济基础。刘邦与朱元璋他们之间既有君臣又有兄弟般的情谊,这种复杂关系对于领袖人物构成了绝对权威面临潜在挑战。这也正如李自成和洪秀全领导的小型集团,他们同样具备上述特征,并最终因为这两个特征而失败。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只要依照汉明模式建立起来的国家,一旦完成打天下的任务,就会立刻面临来自豪强成员内部的一系列权力斗争。在这个阶段,他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一危机,然后才能考虑其他问题。因此,我看到的是,只有汉明初期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杀戮功臣事件。刘邦花费几年时间,一一消除韩信、彭越及英布等重要异姓王,将其杀害之前说出了那句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朱元璋做得更加精细,以稳扎稳打且无缝隙地逐步消灭李善长、刘基及徐达等所有一起“起事”的文武重臣直至去世前解决掉最后一个威胁蓝玉。

韩信的话听起来有些可笑,也不必如此感慨,因为这是关于权力的自然规律。一旦出现真正的手下众多才智非凡的人物,即使朱元璋愿意基于兄弟情谊放心,他也难免不会有一丝怀疑;毕竟,那样的巨大力量也是巨大的压力,对谁来说都不易抵挡,更别提超凡脱俗了。如果称兄道弟意味着平等,那么这种关系就是极其危险的。此时患难中的伙伴成为推动事业进步的手段,可一旦到了分享福祉的时候,它就会迅速转化为对中央集権制意义上的巨大威胁,最终引发血流成河式的大屠杀。而相较于曹操、李渊或赵匡胤这样的开始很早就分工明确的小团体,他们的问题似乎简单一些,也更容易安宁无忧。

帝王本质是一个家族控制所有家族的事业。他对权力的认识并不基于公认,而更多的是基于血缘。当血液流淌于同一条生命线上,你们才能够共享此类资源。“异姓王”必将被刘邦铲除,而徐达及其势派则不得不逃避朱元璋试图剪除他们的地位。但解决方法仍旧是用鲜血——要么让他人流尽,要么让自己的亲属掌控一切,使得你家人成为唯一拥有决策能力的人。你可以尝试通过把可能威胁到你的家族统治者的鲜血洗净来达到这一点。一方面,用尽可能多的人生气息结束那些可能威胁到家庭秩序的人的一生。一方面,再次努力将權利圈限制在亲属身上,让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最小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