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的建立中,尽管帝权的本质是一致的,但各个朝代的诞生方式却有着显著的差异。秦帝国由长期列国争霸、强者胜出的结果而来,而晋、隋、唐、宋则是由旧政权内部的大贵族或军阀以反叛手段夺取政权。元和清两朝则是外部强大军事入侵导致中原汉族政权解体,进而形成了异族统治。而除了这些之外,只有汉和明两代是通过农民起义长期战争所创立,其中“匹夫起事”最终铸就了国家。
汉和明这样的政权有两个鲜明特点:第一,它们都是新兴政权,由“赤手空拳”的领袖人物逐渐树立地位,这与其他朝代早已确定领导层的情况不同。比如,秦始皇灭六国是在商鞅变法后六十年间秦国强盛之后的事;晋皇室司马氏早在曹魏时期就已经形成威势;隋文帝灭周前就在朝中掌握大权;唐高祖和宋太祖都是军阀,在成为一统天下之前就已经自成一家。而元和清两朝更是以完整独立的异族政权取代了中原汉族。
第二,这些政治集团在未定之世群雄并起,“起事”者共同组成了一个豪强集团,有主从分化,但许多成员都拥有重大功勋、实力及资本,即所谓“功高震主”。无论刘邦还是朱元璋,他们与其他成员之间关系既复杂又微妙,介于主从兄弟之间。这种“君臣伙伴”的关系,对于领袖的人格绝对主义构成了潜在挑战。
李自成和洪秀全的集团同样具备这些特征,并且最终覆灭正是由于这两个特征发作所致。在汉明模式建立起来的政权,一旦完成打天下任务,就必须渡过内部分歧危机才能稳固其地位,因此我们看到只有汉初期发生了大规模杀除功臣的情形。刘邦用几年时间消除了韩信等异姓王,而朱元璋则稳扎稳打逐个解决掉所有一起“起事”的文武重臣直至临死前解决最后一人蓝玉。
这种忠义情感转瞬即逝,是因为面对巨大的利益,任何人都会选择自己的利益。这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关于人类本性的考量。当你面对一群能力出众且智慧非凡的人,你能躺下来享受兄弟般的情谊吗?就算愿意如此,对方也难免不会怀有一丝心思,因为巨大的力量也带来了巨大的责任,没有人能够抵挡,不论他多么伟大或超凡脱俗。但称兄道弟意味着平等,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谊。在患难之际它可以增强团结,但到达成功后的阶段,它就会成为对中央集權威胁,最终引发血流成河的大屠杀。一开始保持清晰界限,如曹操、李渊或赵匡胤这样的家族统治,则相安无事,因为他们理解到,只有流着同一种血液的人才可分享这个帝国中的每一个角落的地位。因此,“异姓王”必被刘邦消除,而徐达等人的存在也不能容忍于朱元璋眼里。
解决这一问题唯一有效的手段仍然是血液。一方面,让别人的血流尽去,将可能威胁家族统治的人全部抹去,一方面尽可能将力量笼罩在自己亲近家族成员的手里。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威胁到家族统治的人会被迅速处决,而那些拥护者会得到特殊待遇,从而确保整个帝国只属于那一支家庭。此为人类历史上一直未曾改变的一条规律——只有同种共享最大资源:土地与生命力的控制——才可以真正维持住这个庞大的建筑物:帝国。
标签: 明朝一共有多少个 、 明朝与 很像 、 古代各朝代时间表 、 土木堡之变带了多少宫女 、 明朝历代帝在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