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些人物,他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渴望为国家贡献力量,但往往因片面观念而导致错误的决策。明朝处理与俺答汗求贡事宜,便是这种现象的一个典型案例。
俺答汗,是明朝中后期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首领,他东征西讨,战绩显赫,逐渐成为蒙古右翼三万户实际上的盟主。由于南北方贸易受到限制,蒙古族人民陷入困境,只有通过和平贸易或武力抢掠才能获取物资。在这个背景下,俺答汗选择了向明朝提出通贡请求。
嘉靖二十年秋(1541),俺答派使者石天爵正式向明廷提出通贡请求。然而,这个请求遭到了皇帝嘉靖的拒绝,并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情节。一方面,有边臣主张同意通贡,因为这对双方都是有益无害;另一方面,却有人认为不能信任蒙古人,他们可能会利用和平来图谋不轨。
最终,在兵部调度的大转弯下,这个请求被拒绝了。这次拒绝激怒了俺答,他决定采取行动。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大同城被多次围攻,最终在庚戌之变时,被迫开放马市,以此作为缓兵之计。此举虽然暂时缓解了紧张关系,但并未长久持续下去。
杨继盛作为反对开马市的人之一,他上书反对,并指出开马市十不可、五谬。他遭到皇帝痛斥,被打了一顿,然后被降职。这是一个奇怪的情况,即奸臣支持开马市,而忠臣则反对。但实践最终证明真理所在。
尽管如此,一段时间内,大同等地成功地开展了马市,使得生活物资从汉地流入蒙古,为双方带来了短暂和平。不过,由于政治组织不够严密,以及部分人仍旧习惯于抢掠,一旦风吹草动,就很容易重新爆发冲突。果然,不久之后,即便是一些小插曲,也成了关闭马市的大论据。而战争再次开始,将近20年的仇恨加深至极点。
直到隆庆四年(1570)的一次桃色事件才彻底改变局势。当把汉那吉逃奔明朝后,被收留并用于换取与俺答通贡,从而实现长期和平。这场事件展现了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候,也总有一线希望能够出现,让人们重新审视以往片面的判断。
标签: 土木堡宫女 、 明朝十大冤案是哪十大 、 明朝将军吴宣 、 1500年明朝 、 明朝十六帝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