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文徵明书法之作,纪念宋代庆历四年春天的重修与增饰。滕子京在此期间被贬至巴陵郡,次年政治稳定,百业兴旺,他参与了对岳阳楼的修缮,并增加了唐代及当时杰出人士的诗文刻录。文中描绘了洞庭湖、长江与山水相融的壮丽景色,以及不同季节下人们心情和对景物的情感变化。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忧心如焚,对于个人得失淡然处之的心态,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关怀民生的人格魅力。在这篇作品中,文徵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手笔,将范仲淹原著中的哲理和情感展现得更加生动细腻,为后人留下了一篇传颂千古的文学佳作。
(编者按:以下为原《岳阳楼记》的全文)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我有亭园闲居,不愿就封建,而乐游山水间,以寄愤懑。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一碧万顷;舟可涓涓,以入无际;潮来潮往,如织如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其上多石刻赋,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予亦尝登其上,从容而望,则胸无边矣。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则阴风怒号,小船随波摇曳;日星隐曜,大江空自汩汩流去。此时好客,无意披阅旧史,但见君子行仁义,不恃强权。今乃新筑桥梁,使商旅更便利,又有斜梯接岸,便足以驰骋马匹,是谓“前路宽畅”,非但利于今世,更益于来世。
至若春光暖意浓,即使游丝轻纱,也觉温柔多幸!此地非独美,还有西南翠峦奇秀,更值一观。但我身未曾到彼,只闻说是五色烟霞、奇花异草、清泉潇洒,是何等景致!
嗟乎!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进退两难,却又谁能免?所以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一乐而乐”?
噫!微斯人,我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标签: 元朝概况 、 隋朝的历史故事或典故 、 战死在土木堡的蒙古族将军 、 明朝十大精锐部队 、 明朝土木堡之战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