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刚,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在实验室里几乎每天泡个不停,周围的人都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20多年来,他一直坚守着一个领域——氮化镓,这是一种传统材料,但却是信息时代的基石。在这个朝阳产业中,他没有追求“高产”的新型材料,而是选择了钻研微薄弱点,克服种种困难。
他曾经深入研究过氮化镓材料的电子迁移率,因为这决定了材料性能。他发现,要做出高质量的氮化镓材料并非易事,关键是要找到影响电子迁移率的散射机制,并掌握减少散射中心数量的方法。通过独特的MOCVD外延技术,他最终成功地生长出了室温下电子迁移率超过1000平方厘米/伏特·秒的大质量氮化镓材料,这在国际上也是首屈一指。
然而,在激光器研制方面,他面临更大的挑战。他意识到碳杂质在p型氮化镓中扮演着“破坏者”的角色,因此他带领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系统性研究,最终掌握了抑制碳杂质、制备出高质量低温p型材料的手段。
赵德刚认为,解决问题需要实践。他说:“半导体研究应该立足国家需要,被国外牵着鼻子走不太容易形成自身特色、产生国内需要的研究成果。”他还强调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赵德刚不仅自己持续钻研,还培养后辈,为国家半导体科技事业发展培养后备力量。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回馈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
标签: 土木堡之变之后的事件 、 土木堡之变带了多少宫女 、 明朝历代帝在位时间 、 哪个朝代最残暴 、 明朝七大战神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