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古代书法家的墨迹留存藏于古籍之中

我在古老的书店里翻找着一本厚重的卷轴,黄道周的名字静静地镌刻在封面上。1585年,这位漳浦人出生于一个充满学问和艺术气息的家庭。在1646年的暮年,他以其卓越的书法和绘画技艺,在明代文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黄道周字幼平,或作幼玄,号石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不仅是书画家,也是诗人、学者,对天文、数理等领域都有所涉猎。他的楷书尤为精湛,以遒媚直逼钟繇、王羲之之高超,被誉为“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他的作品《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细细观赏这幅楷书《诗翰册》,每个笔触都透露出作者无尽的情感与智慧。这是一件珍贵的手稿,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每行字数各异,但每一笔墨都显得格外凝练。这份作品是在崇祯十二年(1639)完成的,当时黄道周已经55岁,那是一个生命中成熟而又自信的时候。

黄道周的书法,不仅打破了宋元沉闷的心态,还直接取法六朝,使他成为明末的一股新风。他不拘泥于旧有的规矩,而是追求更自由、更自然的心境体现。这份《诗翰册》的字迹清劲中带有腴润,秀雅中融入刚健,让人仿佛能听到文字背后的旋律。

宋荦先生曾赞扬:“石斋先生楷法尤精”,这番评价如同时间流转中的见证。我也被这份古典美景深深吸引,无言以对,只能在心底默默敬畏这个时代伟大的艺术家——黄道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