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香莲传奇上海京剧院的舞台之星

在那个充满戏剧气息的年代,一位名叫柯亭的人,正是上海京剧院的一员,他以精湛的票友技艺和对京剧文化的热爱,在香港与加拿大之间穿梭。他的一生,就像一部丰富多彩的戏曲电影,每一个角色都让他深情地演绎。

一九四八年,柯亭随父母迁居香港,那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地方。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追求自己的梦想。一九七四年,他带着希望和梦想移民到了加拿大。在这个新世界里,柯亭继续他的票友之路。他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共同组建了第一个京剧票房——“沪社”。那时候,他们将传统 京剧故事带到了新的土地上,让人们感受到古老而又现代的情怀。

在香港时期,柯亭与名票陈忠和、吴玉麟等人合作公演过《四郎探母》、《白门楼》、《二进宫》,这些经典作品如今依然令人难忘。那时候为了能有更多的人来看戏,他们开始赠送免费票。后来,当他们逐渐对外售票时,那份辛勤付出的汗水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移民到加拿多之后,柯亭于一九七五年与几位同好向政府注册了“多伦多国剧社”,第二年的春天,他们开始对外演出。首次上演的是《二进宫》、《草桥关》、《武家坡》,这些都是京剧中的经典篇章。当时,“国剧社”的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固定的场地,只能借助小型会所进行表演。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那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用尽全力去完美呈现每一个角色,无论是杨宗保还是吕布,小生或才子,都被他们细心打磨,以至于观众们几乎能够感受到角色的血肉。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所有的服装、道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从布料裁剪龙袍到在袍子上勾勒金龙,从头盔到朝靴,再到髮口,无不透露出当事人的努力和坚持。这一切,都成为了“国剧社”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这种自我创造,也让他们在不断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加震撼的心灵体验。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用自己的力量,把京劇這門藝術推向更高層次,而身為其一員的小人物們,如同秦香蓮一般,在舞台上的光芒永遠熠熠生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