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朝臣们虽然努力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由于他们不是皇帝亲近的人,自然难以完全获得皇帝的信任。宗室成员更是互相争斗不已,不同派系之间的手足相残现象屡见不鲜。而宦官则是唯一能够让皇帝放心的人群,因为宦官本身就存在于边缘和隔离之中,他们所构成的集团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性使得宦官只能对皇帝保持忠诚。
宦官并不会危害到皇权,他们只是反映了强大的君主力量。当君主权力鼎盛时,宦官也会随之增强,而他们绝不会自食其果,因此,即便唐朝后期出现了严重的宦官专权问题,依然无法阻止皇帝继续信任和依赖这些内廷高手。朝臣、宗室以及外戚等其他势力的行为,也为宦官掌握大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唐朝晚期,“南衙北司之争”频发,在这种背景下,宦官凭借军事力量和宫廷影响力,以及得到皇帝青睐,最终发动了如二王八司马事件、甘露之变等重大事件,对南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其势力受到削弱。在此之后,即使南衙还有立储大业这样的重要决策,也只能听从于宫中的意见而非自己。
因此,外戚家族被视作不可靠,只能作为平衡宫廷政治的一种工具。失去了外戚这一因素后,在宫廷中仅剩下的选择就是依赖于那些深谙宫中秘密且长年在侧服务的宦 官。这正是通过不断得到皇上的信任而逐渐壮大的宦 官集团形成的一个结果。
整个唐朝二十四位君主当中,只有寥寥几个嫡长子顺利继承统治,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武力夺取政权来取得宝座,从而带来了无休止的动荡与不安。长期居住在内庭,并对每一件事都了如指掌的是那些熟知宫门开关、扈从侍卫安排的人物——即那些久居禁苑、操控一切的小人。如果这些小人利用拥立新君的手段,那么在新君尚未稳固的情况下,对他们更加倾心只会加深这种依赖关系。
曾经侍奉六位不同君主的大才子仇士良,以他的智谋和机巧维持着20余年的专横统治,即便面临着许多批评,他仍旧难以被罢黜。这背后的原因,是他能够创造出一种“固己术”,既能令陛下忘却忧愁,又能享受声色犬马,让他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他那独特的心计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要用各种方式让陛下玩乐至极度愉悌,无暇顾及国事。一旦这样做,就难免成为附庸风雅者,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所以尽管有诸多不满情绪,却还是无法摆脱这层金丝雀笼。他的“固恃术”其实是一种驾驭人的艺术,他善于调动陛下的喜好,为自己赢得更多时间去操控局面,从而实现自身目的。不论是在哪个时代,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地基来支持,可以说任何事情都将像雨后的草木一样,一遇到适宜条件,便迅速生根发芽,再次膨胀起来。此刻正值春日暖阳,每一次风吹过,都仿佛预示着新的开始。但若缺乏清洁地面的土壤,或是不再是适合生的环境,那些野火烧尽草木,它们又何惧春风再次吹拂?
标签: 大隋 免费目录 、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简介 、 元朝的主要历史典故 、 明朝灭亡的原因 、 元朝算不算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