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他是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的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早年投身军旅,因其英勇善战而受到瞩目。赵匡胤在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军事征伐中屡建奇功,被后周世宗柴荣器重。
显德七年(960年),当时的宰相范质等人因误信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的谣言,而急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这一决定实际上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当夜宿陈桥驿时,一些亲信散布议论,说“拥立我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们被煽动起来。第二天,他们将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拥立他为皇帝。随即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
随着兵变成功,守备都城主要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也打开城门接应。在此过程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试图率兵抵抗,但未能召集足够的人力,最终被杀害。最终,在百官及翰林学士陶谷宣读禅代诏书后的支持下,赵匡胤正式登基成为宋朝开国皇帝,即宋太祖。
建立了统一的大宋帝国之后,他继续进行对外扩张政策,以消除内部威胁并确保边疆安全。他首先解决了地方藩镇割据的问题,然后开始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最终实现了对南方各个割据政权如荆南、武平、蜀汉以及南唐等地的平定。这段时间内,他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这样做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减少了地方势力的独立性。
开宝九年(976年)11月14日,赵匡胤逝世,在位十六载,其遗体安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此刻,让我们追寻他的足迹,看看这位文学网上的创始者如何塑造自己的传奇故事。
标签: 明朝一十七位 、 中国史上公认十大帝王 、 抗日元朝的故事 、 明朝崇王世系 、 土木堡之变战死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