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中国最长朝代之象征公元前229年

李牧——战国末年赵国名将的悲剧命运

李牧,武安君,东方六国中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受士兵和人民的喜爱,他在军队中的威望极高。在一系列战役中,他屡次取得胜利,从未败北,这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尤其在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中的表现令人称道,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上以步兵大规模歼灭骑兵的大型作战典范,而后者则展示了围攻作战的精妙。

他的不幸被杀,不仅使得赵国自取灭亡,也让后人感慨万千。人们普遍赞誉他的卓越才能,如冯唐说:“(李牧)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汉文帝曾经感叹,如果能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将领,那么对付匈奴就不会有忧患。而唐中宗时期的人物卢俌更是高度评价他:“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

郑观应还这样评价他:“古之为将者,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为用心于民情,以明虑于祸福。”他的理解力与知识面广泛,无论是春秋时代的孙武、或是汉代的韩信、马援、班超诸葛亮,或是在宋朝的一些著名将领,都没有超出他的范围。

然而,即便是一代伟大的军事家,如同今日世界各国家所尊敬的人才一样,他也难逃早夭而死的命运。许多文人的诗歌表达了他们对于李牧被害及去世带来的惋惜,他们认为如果能够用到这位英才,将会如何改变历史走向。但遗憾的是,这一切都只是空谈,而实际上,却又无法挽回那一段过去已逝去的情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