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人物,姜容樵,生于1891年,河北沧州人。幼读私塾,并从叔父德泰、姑丈陈玉山学秘宗拳械。1909年投师张占魁习形意拳、八卦掌。并于李景林、李雨三、好友汤士林处学武当剑、太师鞭、太极拳。
1920年,在津浦铁路局任职员期间,始授武技。后执教江苏省第十中学。1928年在上海与李芳辰、徐静仁诸先生各捐私资创办尚武进德会。在传播武技的同时,还致力于编撰出版尚武丛书,出版了《当代武人奇侠传》(12册)。三十年代又发起组织“健康试验社”、“击技试验社”,与徐致一、贾蕴高、曹德模、马步周等十余位先生筹建,共同探讨挖掘整理继承和发扬国技的工作。
主张“国术强身,以技击敌”,深研拳论。1932年受聘为南京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工作十二年,主编《国术丛刊》。此间先生除张之江馆长、李景林副馆长委托,代表“中央国术馆”巡视地方国术馆,主持武赛,组织裁判人选,对外弘扬中国古典 武术文化。
抗日期间赴皖南任教多年。一生精武通文,有著作二十八部,其中1963年的《八卦掌》再版发行已达百万册,对八卦掌的总结整理与广泛传播影响很大。他晚年的生活定居上海虹口区多伦路原张之江寓所,一直致力于整理遗文和新作。在去世前,他虽然双目失明,但仍以口述手划指导后学者们。
姜老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 武家,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者。他的一生坚守着对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和推广的事业,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民族体育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子孙后辈说:“要成功,要有志气,不怕困难。”
姜容樵在他五十年的创作生活中共撰写了近五百万字的著作,这些作品流传海内外,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其中包括二十六种关于古典 武术理论及实践指南,以及三种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手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仍被人们尊敬和学习,即使在他去世之后,他留给我们的也许是无尽的话语:他的生命就像一首永不停息的大曲,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着对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深情厚谊的一切希望和期待。而这份希望,就像他的故事一样,被刻印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从而成为了激励我们不断追求卓越与自我完善的一个源泉。
标签: 土木堡之变的明军那么弱 、 元朝有多少年的历史 、 元朝36个 、 明朝那些事儿好看吗 、 哪个朝代最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