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年代,每天有数万名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踏入了紫禁宫的神圣殿堂。然而,当时的“御膳房”和慈禧太后的餐桌早已不复存在,上百位史侍和御厨、太监们也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游人们仍然好奇地想象着昔日皇帝享用的美食。但是,这些问题似乎只能通过生动的模型或塑料仿真食品在未来紫禁宫博物馆里得到回答。
不过,从现实出发,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资料来帮助解答这些疑问。据记载,隆裕太后每餐都有百种菜肴,需要六张膳桌来陈放。这是她从慈禧那里继承下来的排场,而我的情况则少一些,但依旧按照例子,有三十种上下的菜肴。
我曾找到了一份宣统四年二月糙卷单(即元年三月的一份菜单草稿),记录了一次“早膳”的内容如下:
驴肉炖白菜
羊肉片川小萝卜
鸭条溜海参
鸭丁溜葛仙米
烧茨菇
肉片焖玉兰片
羊肉丝焖跑子鸡
炸春卷
黄韭菜炒猪肉块儿(或者羊肉)
熏肘花小肚子(或者熏鸭)
卤煮豆腐方块儿
此外,还有一道祭神用的小碗汤——祭神肉片汤,以及烹白牛舌和烹白猪脚等。
这种吃法,一个月需要投入多少金钱呢?我找到了《宣统二年九月初一至三十日内外膳房及各等处每日分例肉、鸡、鸭清册》,上面记载了详细的情况:
汤中的五斤瘦牛肉总共计150斤。
肥鸡二只共计60只。
菜鸡三只共计90只。
太后的饮食需求为:
肉类1860斤,
鸡30只,
鸭30只。
而瑜皇贵妇则需:
肉360斤,
鸡15 只,
鸭15 只。
总体来说,对于75人专为皇帝一人准备晚餐,这样的饮食确实十分豪华,但如同溥仪所言:“华而不实,费而不惠,营而不养,淡而无味。”
这便是我们能从文献资料中了解到的关于清朝历代皇帝饮食的一部分信息。在未来的岁月里,或许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究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对那时代的生活方式有一个更加生动的情感联系。
标签: 土木堡武器敌人不捡 、 明朝什么时候灭亡四个字 、 元朝灭亡惨状 、 土木堡战死52将 、 元朝理财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