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建储之谜,至今仍未解开。他的长子奕纬何曾有幸被立为储君?这一个问题,众人皆知,却又无人能答。道光晚年才开始思考继承人问题,他的谨慎与迟缓,让后世称奇。在他眼中,只有一条路可走——等待时机成熟。这一决定,不仅涉及到家族的命运,也牵扯着整个帝国的未来。
奕詝自小便被选入学堂,在那里,他接受了公正严格的教育。他六岁那年,就进入了学习的殿堂,那位以忠诚著称的杜受田,是他的老师。十多年的日夜相对,杜受田教导着奕詝,使他养成了仁义之心。
就在道光皇帝在心思上下工夫的时候,一件小事发生了,它改变了历史的大局。那是关于打猎的事。在南苑,每年都有皇帝亲征,这一年也不例外。然而,当时的一幕,让道光大喜过望,那是奕詝的话语,那些话,如同天籁般回响在耳畔,与清朝传统和标准不谋而合,终于使得道光的心意倾向于这个儿子。
还有另一件事,从《清史稿》中的《杜受田传》记载下来。当卓秉恬告诉奕訢,如果父皇问起什么,他应毫无保留地回答时,其实是在试图凸显自己的才华,以压倒竞争对手。而杜受田分析两人的情况后,对奕詝说,要想取胜,只能表现出对父亲深切的情感,当父亲谈及自己老病将去,而你伏跪流泪,展现出孺慕之情。
尽管这些故事可能带有一丝虚构,但其背后的智慧是明确无误,即通过仁孝贤惠的手段,奕詝战胜了才华横溢但急于求成的弟弟,被选为储君。在1846年的六月十六日,道光皇帝秘密立下遗书,用满汉文字书写“皇四子奕訢立为皇太子”,并用红笔签名。一张黄纸包裹其中,上面还标有“万年”字样,以及亲笔签名。此匣内存放着宝贵遗物,一直保存至今,是我们了解清代秘密立储制度唯一实物证据。
最后,在咸丰元年,即1820年,遵循前任主子的安排和指示,将自己从权力中抽身退隐,并让位给最适合的人选——他的第四个儿子——即咸丰帝登基。
标签: 中国上下5000年朝代顺序图片 、 唐以后是什么朝代 、 土木堡之变明军死了多少将军 、 明朝的重要事件 、 元朝为什么不被中国历史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