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科技事业的火箭始终指引祖国航向如同初中生写给科研人员的信激励他们在失败的火箭发射后再次点亮希望

美国时间8月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他的遗产不仅体现在他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心系祖国的科技事业。

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为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2002年举行的一次纪念活动上,一座名为“物之道”的雕塑由他创意而成,它矗立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门口,这件艺术品诉说着李政道与中国高能物理事业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其建设离不开李政道的大力支持。他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但押上了自己的声誉,全力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此外,还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以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项目,都得益于他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除了直接参与项目开发,李政道还积极建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他曾提议从中国选拔派遣学生到美国攻读研究生,并得到了政府支持。这一计划不仅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较大规模地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也为后来的国际人才交流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已有10多位科学家成为院士,300多人在国际科学技术组织中任职,有100余人获得各类国际科技大奖,以及400多位成为高科技发明家和企业家。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高能物理研究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也逐渐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基础科学队伍,这一切与李先生几十年来的坚持与帮助是分不开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