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巡幸两都背后的历史秘密为何不走回头路

我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实行两都制后,历代皇帝每年往返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他们的路线通常不会回头。网络上有许多图片展示了元时期的两都制。

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而大都是在今北京市中心。两地直线距离约270公里。在元朝鼎盛时期,两都会通过4条驿道相连,其中有两条是皇帝每年巡幸时使用的道路。

据李艳阳介绍,在1263年忽必烈确立了两都会制后,每位皇帝都会进行一次或多次巡幸。大多数时候,他们会选择“东出西还”的方式,即从大都出发向东走到上都,然后返回时再向西走回到大都不同的路线。

这两个路径在《元史》中有所记载。一条是黑谷东路,也称为“辇路”,全长约370公里,有18个行营,是专门供皇帝使用的一条道路。这条路从居庸关开始,一直北上的过程中经过延庆县,最终抵达上都。此外,还有一条名为孛老站道,全长540多公里,有24个行营,从上到下经张家口至大都是其路径,这也是被人们称作“孛老站道”。

李艳阳认为,元朝的这种制度既符合生活习惯,又考虑到了政治因素。蒙古族人主要以畜牧业为生,对水草而定、四季迁徙是个性格特征。而且,大都市对应着草原交通枢纽,上都市,则便于与漠北宗王贵族建立联系,加强他们对中央政府的忠诚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