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中国历史,一个大一统王朝初定,无不希望四夷宾服。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即位之初,便派使臣下国书到日本,以表达两层意思:一是希望他们来朝贡,二是责令他们解决扰明倭寇问题。然而,国书送达后,日本竟然砍了使者的脑袋。这次羞辱让朱元璋恼羞成怒,他扬言要出兵征服日本。针对他的开战威胁,日本摄政王怀良亲王回信以绵里藏针的方式,不卑不亢地给予“天朝”面子,同时暗示了强硬立场。
小小日本为何敢杀大明使臣?这与两场历史巨变有关。一是在南宋灭亡前,当时中国是日本的榜样;二是在抗击元朝时期,日本通过抵抗提高了自信,对中国的崇拜也随之减弱。在百年后的汉人复国成功之后,即便继起的明王朝在当时仍未失去正统地位,但在眼中已经失去了那份崇敬。
朱元璋鄙视日本,将其视作“国王无道民为贼”的笑话。但Japan认为自己比明更有资格继承中华大统。大明与Japan剑拔弩张,只待一触即发。而面对朱元璋步步紧逼,他们依旧寸步不让。此外,还有一点撑得住:中国从未有过征服海上岛国的记录,所以这个执掌Japanese江山的大半皇者虽承认实力不足以战胜China,但料定大明皇帝不会轻易做蒙古远征军都做不到的事,因此只是说说而已,而非真心出兵。
果如Japanese所料,大话压人终究只是一句空谈。尽管Japanese再三不敬,大 明仍然只是高声而已,从未真正动手。这是否因为它们害怕重蹈蒙古之辙,或是韬光养晦,没有和Japanese一般见识,也不得而知。
最后,在留给人的丹书铁券中,大 明确规定Japan为“不征之国”。原来,他从Japan应战书中找回了面子—既然称我为“天朝”,自称为“臣”,朕也就宽容他,不再追究杀使者的事情了。大度似如此,无奈亦尔—我不要打你,你也别惹我。大 明时期,由于力量悬殊,大 明国家能力显著高于小打小闹的 Japan数十倍,但从两边冲突气势看已呈现平衡状态。
标签: 土木堡战役明朝损失多大 、 靖康之耻最惨公主 、 1626年明朝大爆炸 、 明朝那些事儿石悦免费阅读 、 明朝帝皇顺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