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武五年的某一天,朱元璋翻阅《孟子》时突然大怒,他命令将孟子的牌位逐出孔庙,不准配享,并威胁有敢于谏言的官员要处以极刑。文武百官都惊恐不已。尽管朱元璋对《论语》情有独钟,对孔子敬仰备至,但他却排斥孟子,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朱元璋个人的经历使他深恶于文人。他从一个贫寒之身、放羊少年到和尚、军官,最终成为国家主宰,这一切都是凭借武力。在他的眼中,文人仅是一群顽固无用之辈,他甚至曾下令将士人们制作坚硬的案桌,以防他们“秀才顽”而无法使用。
其次,孟子的“民本”思想激怒了朱元璋。这位明太祖认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应该受到尊重,而孟子所倡导的人民至上则与他的统治观念相悖。孟子提倡君王必须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自私自利,这让朱元璋感到不安。
在《离娄下》篇章中,孟子指出君臣关系是相对的,如果君主能像视手足般看待臣属,那么臣服者会视君如腹心;但如果只当犬马,则臣服者会视君如国人;若再降低到土芥,便被看作寇仇。这意味着谁保护人民,即谁称王;反之谁残害百姓,就该被推翻。
最后,在面临皇帝愤怒时,儒生们利用了迷信来保护他们的心灵圣贤——孟子,他们声称夜观星象发现文星暗淡,是因为得罪了天意,因此迫不得已恢复了孟子的牌位。但这并未阻止朱元璋继续删去大量书籍中的部分内容,只留下三分之一,其残酷程度令人震惊。此事体现出明朝灭亡前一年诡异之事,也揭示出了政治斗争背后的文化冲突。
标签: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谁 、 晋朝后面一个朝代 、 土木堡为何没水 、 上下五千年时间表 、 中国一共有几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