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教子治家明朝皇家反腐防变一览表(图)

朱元璋自视为勤勉、努力和责任心重的君主,他经常对子女和臣下夸耀这一点,并以此感到骄傲。同时,他也非常自豪地被称为严格的父亲,特别是他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严厉态度。在他的眼中,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进行教育,对待教师更是慎之又慎,《明史》记载了明朝初期对师傅的重视,以及诸皇子的老师们职守笃诚、原则性强。若皇子不听教训,不仅会受到责备,有时甚至会遭到体罚。

除了书本知识和老师的指导,朱元璋还通过让诸皇子出城下乡接触农村生活来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一做法如同我们今天小学时搞军事拉练一样,让孩子们体验不怕苦、不怕死精神,每次都要背上包袱行军数里路,最远一次从南京直至老家临濠(今安徽凤阳)。在送别诸皇子时,朱元璋说:“你们现在要去附近县城游览山川,经历田野。这段路途充满险阻,您们将感受骑马劳作的辛苦;观察小民生活,从而了解衣食之艰难;了解民情好恶,以知风俗美恶。即使祖宗陵墓所在地,也要找寻父老问起我当年起兵渡江的情形,这样您们才能深刻理解我创立大明帝国之艰难。”

可见,朱元璋对于“反腐防变”既抓得紧,又有自己的方法。他曾亲率世子走访农家,看看农民生活条件,还亲自种菜,让诸皇子现场学习告诉他们不要奢侈浪费人民财力和劳动力。而且他要求儿童穿草鞋步行三分之一路程,使他们习惯于勤劳,不滋养骄纵之性。此外,在晚年,他对自己持身谨行给予了评价:平日无优伶瞽近之狎,无酣歌夜饮之娱,只有修饬,没有妒忌,而朝廷政事则稽于众议,不偏听一人言,即使白天结束后也仍然审思,一直到感觉万全才睡觉。这样的日常行为坚定了他的治国理念,使他成为一个独树一帜的大帝。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未能预见到道德操守无法抵抗帝制极权带来的腐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