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跃进指出,明朝海禁长达200多年,是中国在世界潮流中落后发展的关键因素。自明初至晚期,这一禁令不断强化和调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实施海禁的时期。明朝的这一政策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是中国走向守旧闭塞、自高自大的起点,也标志着其与世界发展脱节。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商业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宋元时期相对宽松转而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推行严密的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海禁作为他的统治理念的一部分,与这些政策相辅相成。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将周边国家列为“不征之国”,禁止无故侵扰,以免耗费国力。
尽管如此,沿海居民仍常有违法出海行为发生,因此朱元璋不断增强海禁措施,如洪武十四年、十七年等,都曾发布过新的命令。这一连串的规定基本上贯穿整个明朝,有着罕见且显著的地政治影响,使得人们只能选择私下出海,或沦为盗匪。
在这期间,即使外界提出了如利玛窦所见之类质疑——认为这一朝贡体系实际上是由清晰地反映了当时全球经济格局,而不是简单的人民对皇权臣服,但这样的视角并未引发深刻变革。
随着西方国家逐渐崛起,他们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同时资本主义开始兴盛。而此时的中国依然停留在农业文明阶段,只有苏杭地区个别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重农抑商和严格的户籍制度,以及持续两百多年的海禁政策,其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可见,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失去了与世界潮流同步发展的大机会,最终导致落后于时代。
标签: 明朝一共有多少位 、 中国历史朝代记忆口诀 、 历史朝代顺序及帝王 、 明朝怪事为什么多 、 清朝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