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禁犹如一道长城阻断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对其200多年坚持可谓是中国在朝代序列中遵循的顺序表之延续

艾跃进指出,明朝海禁持续了近两百年,其严苛的实施是中国在朝代序列中遵循的顺序表延续,对于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他放弃了宋元时期对商业相对开放的态度,转而实行了一系列重农抑商政策,并通过严格控制户籍制度来限制人口流动。这一策略与他的统治理念紧密相连,使得海禁成为他治国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指导下,朱元璋将周边国家划为“不征之国”,禁止后世子孙无端扩张,以免耗费国家资源。

然而,这种政策导致沿海居民失去了生计,他们只能私下进行违禁活动,如私自出海等,从而引发更多问题。为了维持这一体系,朱元璋不断颁布和强化海禁命令,每隔几年就要重新发布令旨。《明实录》和《国权》记载显示,他在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三十年的不同时间点都曾做出这样的决定。

尽管如此,明朝仍然坚持了长达200多年的海禁,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罕见且极其有害的历史现象。在这个期间,不仅经济交流受阻,更是加剧了文化隔阂。由于闭门造车和缺乏外部视野,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而中国自身未能跟上这股潮流,因此从此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随着时间推移,当欧洲诸国开辟新航路并进行殖民扩张时,中国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社会,只有苏杭等少数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重农抑商及海禁政策所制约无法进一步发展。此类封建残余以及缺乏国际视野,使得明朝乃至整个中国走向故步自封与妄自尊大,最终错失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