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顺治年间,明朝降将孔有德攻陷桂林,并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后来,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举火。这段历史的转折点,是大鹿岛上发生的一场悲剧——袁崇焕对不听调度的毛文龙的决绝杀戮。
当尚方宝剑遭遇尚方宝剑
毛文龙是明朝任命的东江总兵,他天启三年被加封左都督,并赐予尚方宝剑。然而,毛文龙桀骜不驯,不服节制,与袁崇焕平辽方略格格不入。当袁崇焕一上任,就要整饬军纪,他首先要解决的是像毛文龙这样的“独立王国”,以确保辽东地区的政令军令能得到统一。
据《袁督师斩杀毛文龙始末》记载,在五月二十九日, 袁崇焕抵达东江所属岛屿,与毛文龙会面初时气氛融洽,但随着具体问题如设饷宁远、更定营制、增设监司等讨论,这种融洽很快就破裂了。最终,当话题转向这些具体问题时,毛文 龙拒绝接受任何建议,一意孤行。在这种情况下, 袁崇焕动了杀心。
设局为了杀掉毛文龍
为了达到目的, 袁崇焕决定设置一个局。在六月初五这天,他命令随从亲兵与 毛 文 龙 的部队进行校射领赏活动。一开始,全体官兵欢声笑语,但就在这个联欢中,由于 东 江各官多姓 毛,而 毛 文 龙自己还说这些人是他的儿孙,这让 袁 崇 焕更加确定自己的怀疑和敌意。就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由于事先安排好的计谋,让 毛 文 龙被单独带走,然后由百余名亲兵围住,将他拿下并斩首。此刻,只有三千名亲信将士被留下来,他们因恐惧而没有出手相救。
此后的情形如何?
事后,对于这一连串事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 毛 文 龙该死;另一种则认为他不该死。而对于这一切,大鹿岛上的碑铭似乎已经埋藏了过去,以至于只有历史学者们才能不断地探寻其背后的真相和意义。
春秋建立之谜:为什么会有人如此犹豫?是否真的可以简单地用正反两面的标准来判断历史人物?或许我们应该去深入思考,为何在那个时代,那些人的选择会导致这样那样结果?
当然,这一切都是关于过去的问题,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时代,而我们的选择将决定我们的未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国家奋斗过的人们,以及他们在那段历史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标签: 明朝为什么没有统一蒙古 、 宋朝帝王对话 、 中国上古简史 、 土木堡之变 阴谋 、 明朝历代帝王关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