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七年,明降将孔有德领兵攻陷桂林,改靖江王府为定南王府。顺治九年,农民起义军李定国攻占桂林,孔有德兵败,举火。
图为靖江王府。
袁崇焕对不听调度的毛文龙终于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先斩后奏把他杀了,消息传出一片哗然。然而,崇祯皇帝却作出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回应——表扬了袁崇焕。
这是个什么信号?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后遗症到底有多大?他有多少是私心?他到底错在哪儿了?
当尚方宝剑遭遇尚方宝剑
让袁崇焕真正起了杀心的是毛文龙割据东江,不听调度。
要知道,毛文龙是明朝任命的东江总兵,他曾被加封左都督,还赐予尚方宝剑。他桀骜不驯、拥兵自重、不服节制,都与 袁崇焕平辽方略格格不入。从宁远到锦州,再到蓟州,每处军事要地都曾发生兵变,要整饬军纪,就必须解决这样的“独立王国”,否则辽东地区的政令军令就无法统一。
作为封疆大吏手握重兵又孤悬海外,毛文龙俨然就是个“土皇帝”,又怎么能甘心受袁崇焕的辖制和摆布呢?
据李清《袁督师斩杀毛文龙始末》记载,当五月二十九日 袁崇焕抵达东江所属岛屿时,他致书毛文龍前来一会。在那次会面上,由于双方初见气氛还算融洽,但当话题转入设饷宁远、更定营制、增设监司等具体问题时,却遭到了拒绝。这让已经动了杀机的心思更难以抑制。当晚,在一个名为校射领赏的大型联欢活动上,这场阴谋得以实施。在这个假装友好的环境里,被安排在同一行列上的百余名亲兵和三千名将士间,以最自然的手段,将目的达成:突击队迅速行动,把持局势,使一切按照预定的剧本进行下去。一声令下,让身穿红衣的人们围住那个违抗命令的人,那个人毫无防备,只能束手待毙。而那些原本应该保护他的士卒们,也因为恐惧而选择沉默。此刻,他们所依靠的是权力,而非正义。
历史学者们至今仍争论着这一事件背后的真相,有些人认为该事件表明忠诚与权力的冲突,即使是在战乱频繁且国家存亡攸关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最终走向悲剧结局;另一些人则认为,该事件是一个典型例子,用暴力手段去解决政治矛盾,并且这种做法往往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但无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对于理解中国历史中的权力斗争以及个人道德决策之间微妙关系都是极其重要的一课。
标签: 明朝最惨的 、 明朝之后是什么朝代 、 土木堡的恐怖战士 、 北宋和南宋分别被谁所灭 、 明朝17位还是16 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