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跃进指出,明朝海禁持续了近两百年,这是中国在历史上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关键因素。自明初至明末,海禁政策不断加强和调整,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封锁沿海地区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明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人民的自由迁移和商业活动,这些措施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放弃了宋元时期对商业相对开放的态度,而推行一系列抑制商业、控制人口流动的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实施了严格的户籍制度和空前严密的人口管理,以此来维持其统治秩序。同时,他也颁布了“片甲不得下海”的命令,这不仅断绝了沿海居民的一条生计之路,也激发了一些人私自出海成为盗贼。
为了应对这些违法行为,朱元璋不断增强海禁政策,一次比一次严厉。他每隔几年就会发布新的命令,如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等,都有相关记录。这一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长度,在中国历史上罕见,其影响力深远,对于阻碍外部交流与贸易,以及限制内部创新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负面作用。
由于这段期间内,人们被迫闭关自守,不仅无法了解世界局势,更难以与西方国家进行广泛交流。此时西方已经开始探索新航线,并展开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开始兴起,而中国仍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只能看到个别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重农抑商和海禁等原因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总结来说,明朝长达数百年的重农抑商以及实行极端禁止船只出入洋面的政策,是造成中华民族在当时失去领先地位并落后的直接原因之一。
标签: 战国七雄实力排名 、 中国古代有多少个朝代? 、 土木堡之变为什么会输 、 中国古代的历史 、 土木堡五十二将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