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禁犹如一道长城阻挡着中国的发展之舟坚持了200多年这或许是我们在世界潮流中落后的重要原因而明宣

明朝海禁的长达200年之久,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将中国与世界隔绝,使我们在历史潮流中步履维艰。自明初至后期,海禁政策不仅持续推行,而且其严格程度不断加剧。在这种封闭的环境下,明朝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实施海禁的时代。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不顾宋元时期商业相对繁荣的情况,他倾向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并制定了严密的户籍制度,以限制人口流动。海禁自然成为了他统治思想的一部分。在他的指导下,将周边国家列为“不征之国”,以避免无谓战争耗费国力。他还颁布了“片甲不得下海”的命令,这直接断绝了沿海居民生计,使得违法出海者屡见不鲜。

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朱元璋不断增强海禁措施,每隔两三年就发布新的命令,如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等。这导致明朝基本上处于全面的和长期的海禁状态,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只能选择私自出海,一些甚至沦为盗贼。而利玛窦来到中国时,他认为这些所谓的朝贡实际上是由明朝向外方支付,而非外方对内地臣服,这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此之前数百年的时间里,中国领先于西方,但从明朝开始,我们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由于闭门造车和妄自尊大,我们失去了了解世界局势和与西方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好机会。当时西方已经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并且资本主义正兴起,而我们仍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只有苏杭少数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因为重农抑商及其他政策而无法发展。此种局面,让人回望往昔,感叹历史错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