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历代族谱如同沉默的航船长期被囚禁在海禁的波涛之中阻碍了中国与世界潮流的交流与融合

艾跃进指出,明朝海禁持续了近两百年,这是中国在历史上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关键因素。自明初至明末,海禁政策不断加强和调整,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长期的闭关锁国时代。在这期间,明朝实行了一系列限制商业活动和人口流动的措施,如重农抑商、严格户籍管理等,这些都符合朱元璋建立稳固统治基础的心理需求。

朱元璋不仅将周边国家列为“不征之国”,而且通过“片甲不得下海”的命令切断了沿海居民生计的途径。面对违禁行为,他不断发布更为严格的海禁令,每隔几年就会重新颁布,以确保其政策得到执行。这一长达200多年的海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许多人转向私自出海成为盗贼,而政府则需要花费巨资购买外国商品以维持国际形象。

此时,利玛窦观察到的是一种从国内向外部支付贡品的情况,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朝贡贸易。他认为这种情况反映了中国与世界交流中的一种特殊关系,即由内而外地向世界输出资源。然而,由于缺乏开放性的政策支持,中国无法有效参与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

随着西方国家逐渐发展新航线、进行殖民扩张并逐步兴起资本主义制度,明朝仍然保持着农业文明阶段,不少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受限于重农抑商和封建意识下的压力,这些潜力的发展被束缚。因此,从这一角度看,可以说明代长期推行的海禁,是导致中国在当时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标签: